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(Magdalen College)。图/岳跃 摄于2021年6月


 | 岳跃 

 

如何设计一张海报,让人看了就想打疫苗?

 

在英国,疫苗接种率超预期,截至20216月初,超过59%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。美国也不甘落后,同期约有51%的人口接种了疫苗。然而,即使是西方社会也仍有许多人对接种疫苗持谨慎态度:12%的英国人和36%的美国人不确定或不愿意接种疫苗。

 

第一篇牛津观察中,我简要介绍了在牛津期间选修的《应用行为学与公共政策》(APPLIED BEHAVIOUR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)这门课程的内容,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决定,决策过程如何受到非理性、偏见等因素的影响,并将这些结果应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,以减少政策的执行成本或者增加执行效果。

 

授课老师Michael Sanders曾任英国政府内阁办公室智囊团队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(行为透视团队)的首席科学家。他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——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行为科学知识,设计一张海报,以减少美国目前未接种疫苗且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人对疫苗接种的犹豫。

 

之所以选择30岁以下这个群体,主要是因为,对他们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后住院的风险很低(约为1%),但考虑到血栓和其他可能的副作用(尚未得到大量数据证实,但不少血栓报告来自30岁以下的接种人群),他们易出现更大程度的疫苗犹豫;某种程度上说,这个年龄段的人接种疫苗是利他主义的(altruistic),他们接种疫苗对于早日控制住疫情至关重要。

 

在这项非常具体的任务中,Michael将学生分为两组,两个星期后各提交一张海报,并用于一项真实的实验,以对比看哪张海报的助推效果更好。

 

经过头脑风暴,我所在的组最后达成共识,试图把接种疫苗带来的方便和未接种疫苗的不便作对比,要用最直观的方式实现助推。可能这组的文艺青年较多,大家还一致认为,海报一定要有艺术感,风格要简约,但必须令人眼前一亮,而且文字不能太多——大家都没功夫和耐心细看海报上的小字。

 

于是,我们有了第一版的如下两张口罩系列海报初稿,通过世界名画表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的接种疫苗后可(在绝大多数境况下)不带口罩的政策,并强调接种疫苗对自己的好处。

 

初稿1

 

 

存世的梵高自画像大多都是一副严肃的表情,眉间似乎从未舒展过。我们借用了艺术家Jean BarralAlex的作品,将两幅未戴口罩的微笑版梵高风格的自画像(右下角均贴上接种疫苗的标志),与一副戴口罩的严肃版梵高自画像对比。海报上打出简洁的英文单词:接种疫苗,重拾微笑;并用一句话解释了CDC的政策。当然,这三幅画都是以贴图的形式PS在国家美术馆的一张真实看展照片中,我们替换了原照片中的三幅画。

 

初稿2

 

 

第二个版本的海报我们选用了两名未知名艺术家的恶搞作品,他们都是基于美国画家Grant Wood的著名作品《美国哥特式》(American Gothic)而创作的。左边一幅画中,戴口罩的两个人物表情严肃,且保持社交距离。右边则是接种了疫苗的版本,站在一起未戴口罩,且似乎刚享受了一顿烤肉大餐,嘴角略带微笑。海报上的大字也相应调整为接种疫苗,回归生活

 

我们这组的成员对这两张海报都非常满意。可没想到,一个星期之后,Michael要我们在课堂上展示初稿时,还是被泼了冷水。他说,尽管他个人非常欣赏这个创意,但是,作为一张面向大众的助推海报,可能表现形式还是太含蓄了点。Michael建议我们在选择素材方面,用更加具有接近性的元素。

 

关于另一组的海报,出发点则与我们不同,他们更多是从利他主义的角度,强调接种疫苗后对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好处。Michael对这组的初稿评价是,想要展示的信息太多,重点不突出。

 

还有一周的时间,我们两个组要调整海报设计,提交最终的版本,要被Michael拿去用于真实的样本测试。我所在组推翻了名画策略,试图找到与海报目标人群接近的群体照片。而另一组侧重于保护他人和尽自己一份力的个人责任,并精简了所展示的信息。最终,两个组的海报分别是这样的:

 

海报1

 

 

海报2

 

 

Michael拿到海报后,对225名未接种疫苗的、20岁至30岁的美国人群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。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三种情况中:Control(没有海报)、Group1(展示海报1)、Group2(展示海报2),然后问他们接种疫苗的可能性,以及是否会推荐疫苗、是否有疫苗偏好。

 

结果如何?

 

在疫苗犹豫方面,两个海报组和无海报组之间几乎没有差异。平均回答约为3,表明大多数人可能接受提供的疫苗(见下图)。Michael认为,这里有个好消息——三个组的结果几乎一致,可能是因为接种疫苗的意图本身已经很高,这意味着nudge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会很小。与无海报组的最大差异(尽管仍然微不足道)在于,向年龄相仿的朋友推荐疫苗的可能性。在这里,海报组,尤其是海报2组,将推荐的可能性提高了几个百分点——68%(无海报组)增加到73.8%(海报2组)。

 

 

注:接种疫苗的可能性,从 1(极不可能)到 4(极有可能)

 

注:表示会向同龄朋友推荐接种疫苗的人数比例

 

Michael说,仅根据我们这项研究,美国政府似乎不需要担心这个年龄段的疫苗接种率低。当然,我们不应孤立地看待任何研究,应根据上下文和小(不具代表性)样本量来正确看待我们的试验结果。尽管如此,鉴于所有其他年龄组的疫苗接种率超出预期,似乎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研究中发现的接种疫苗的强烈意愿,会变为现实——但最终只有时间会证明。

 

 

 

财新·牛津访问学者奖学金项目由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岳跃

岳跃

6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财新传媒高级记者、资管新闻部副主任,财新·牛津学者(2021),曾任新华通讯社记者、北京电视台《首都经济报道》主持人,译著有《对话最伟大的头脑:世界顶级CEO的工作智慧》《数据新闻大趋势: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》,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、武汉大学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6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21年 6篇